高职医学专业就业

高职医学专业就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年高考之后家长再填报专业时,都离不开两个职业,医生和老师,因为在家长心中,这两个职业就是“黄金饭碗”,社会地位高,稳定,所以无论本科专科,家长都会围绕着这两个职业展开专业选择,那么今天就来讲一下家长心中的“黄金饭碗”之一——医学

今天要讲的高职专业是医药卫生大类的专业,医药卫生大类包括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中医药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眼视光类9个类,将近50个专业。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支撑和保障,完善医护人才培养体系是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国高职医学专业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且毕业生的从医比例逐上升,从2015届的85.7%上升到了2019届的89%,这为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但与此同时,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对医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20年的❤冠肺严抗击疫情工作也对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及其人才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需以健康中国建设和本次疫情为契机,梳理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并持续改进发展。

下面我们就从家长问到最多的两个专业类(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去分析就业情况。

其中开设护理学类的院校相较开设临床医学院校会多一些。

(一)高职护理类专业从医毕业生更多下沉到地方医院和基层

护理类专业是高职医药卫生大类中规模最大的专业类,对国家护士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高职护理类专业从医比例近九成(2019届为89.4%),从事护士岗位的比例2019届为78.9%。医院高职护理类专业从医毕业生主要去向,历年均吸纳超过六成的从医毕业生,高于其他学类专业(基本不超过半数);其次是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且基层医疗/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且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从2015届16.9%上升到了2019届的19.8%。结合就业所在的城市类型来看,高职护理类专业从医毕业生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比例(2019届72%)明显高于本科护理类专业(2019届53%),可见毕业生从医更多下沉至地方医院和基层。高职护理类专业毕业生从医比例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5届的88.0%)上升到了2019届的89.4%),但与临床类专业(2015~2019届毕业生从医比例在92.4%~93.7%)相比偏低,对医疗卫生领域服务贡献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2020年抗击❤冠肺严疫情的过程中,护士短缺的现象引起了多方关注和重视。相关院校可以此为契机审视护理类专业办学及人才培养情况,从而更好地助力国家护士队伍建设。值得注意的是,护理类专业毕业生中,农村生源占比较高(2019届56%,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51%),且从医意愿更强(2019届从医比例90.4%,高于其他生源的88.1%)。未来护理类专业招生可考虑进一步向农村生源特别是经济后发地区的农村生源倾斜,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

高职医学专业就业

(二)高职临床类专业从医毕业生主要服务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

高职临床类专业从医比例在九成以上(2019届为92.7%),从事医生助理岗位的比例2019届为46.5%。传统的医院和基层医疗/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是高职临床类专业从医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两者合计吸纳了约九成的从医毕业生(2019届88.1%)。结合就业所在的城市类型来看,高职临床专业从医毕业生有近八成(2019届79%)集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该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医学专业(2019届70%)。由此可见,临床类专业从医毕业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贡献程度较高。毕业生面向基层的服务贡献对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具有积极影响。高质量的专业培养是支撑医护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从高职临床类专业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反馈来看,实践教学是其改进需求程度较高的方面,2019届有65%的人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该比例高出医学专业平均水平(56%)较多,实践教学环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临床类专业毕业生在法律意识、学习观念方面达成效果仍相对不足,这两类职业素质的满足度(均为85%)仍偏低(医学专业平均水平为88%)。对此,相关专业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其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和意识,并形成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从而为毕业后更高质量的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医学专业就业

从以上数据来看,高职医学类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下沉到了地方医院和基层岗位,特别是一些学校还有定向医学生计划的等,定向到我国经济后发地区,这为我国基础的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返回
顶部